水果机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问答
文档
工单
学院
模板
活动
商城
YVP
永洪云
个人版下载
登录
/
注册
找文章 / 找答案
水果机
方格抽奖
永洪社区
›
资料
›
别再同环比了,这五步让数据分析更深入 ...
puffs
关注Ta
发帖数
776
粉丝
11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视觉中国VCG-BI高级经理-30-35k-北京
软通动力-永洪报表开发-11~16k-深圳
京东物流-数据产品经理-25~40k·16薪-北京
贝壳找房-经营分析专家-25~40k·14薪-北京
达同信息-永洪BI开发工程师-8~12k-北京
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2
190000045报错。显示异常
46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3
0
下拉参数使用
33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3
4
折线图,如何设置多个平均值?
46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3
3
报表加载
61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1
5
买了会员不能用
46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3
6
excel导出报错
57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2
2
数据集的过滤里,如何设置日期等于当日
42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3
9
图片变成圆形
81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2
8
计算列报错:多粒度表达式聚合部分应该为聚
77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1
5
参数拼接问题
139人围观,发布于2024-11-20
精选问答
更多内容
转发赢积分,解锁众多智能豪礼!
永洪科技2024年全国数据分析大赛震撼启航! 【超级大奖等你来拿!】 想象一下,手握华
2024永洪科技全国数据分析大赛报名倒计时
更多赛事信息,点击大赛官网查看官方赛题数据,立即下载 官方赛题数据,立即下载更多
已参加人数 393
模板上传,知识共享,发布模板/素材也能赚
模版市场来帮你增加额外收入啦!! 轻松上传您制作的各类模板或精美素材,并设置适当
返回列表
[数据分析]
别再同环比了,这五步让数据分析更深入
puffs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5-9 18:19:55
|
阅读模式
很多同学总觉数据分析做得不深入,PPT里写来写去只有同环比,到底该怎么做?今天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分享下如何做一个深入的数据分析项目。
一、深入级别:0级
某天,你收到一个需求:“看下我司APP新增的A功能,过去5天内累计使用1+次的人有多少(去重)”。这问题太简单了,直接跑个数丢过去即可,“过去5天累计使用人数10000人”搞掂。
但是这种分析完全不深入,甚至压根不能叫“分析”,这就是提个数而已。确实,当需求是很具体的取数指标+统计时间的时候,这就是取个数,第0级深入就是如此。
二、深入级别:1级
某天,你又收到一个需求:“看下我司APP新增的A功能,过去5天有多少人在用”。
听起来和之前的问题差不多,但注意,“多少人”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指标,只是个笼统的说法,细分起来,有:
5天内累计使用1+次的人(去重)
5天内累计有多少人次使用(不去重)
5天内,每天有多少人在使用
5天内,累计使用5、4、3、2、1天的人有多少
5天内,各使用频次人数(1、2、3……10、10+次)
……
好几个指标拼起来,才能把这个多少人说明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么搞是不是太麻烦了。我就默认他是看不去重的人次呗。实际上,工作中相当多的重复取数,加班加点,被业务追着屁股催数,就是从“没确认清楚需求,自己默认一个业务不想要的指标”开始的。特别是你问业务:想看哪个口径。业务会说:都看。这时候最好自己先提前想多几个,避免重复返工。
这种主动思考,才是深入分析的起点。因为这几个指标对业务都有用:
看去重的人数,可以评估总用户渗透了多少
看每天人次,可以看出发展趋势
看各类型累计使用天数,可以判断有多少重度用户
看各类型累计使用天数,可以判断有多少重度用户
这样,两个群体一对比,就能出结论了。然而这么做,很快会引发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使用A的人群比其他群体高/低?”
三、深入级别:3级
某天,你又收到一个需求:“分析下为啥使用A功能的人付费更好?”注意,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是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拆解问题的时候,得先把深入2级功课都做完。做实了“A的付费更好”以后再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的时候,假设很重要。需求既然关注A功能,那A功能到底有没有用就是关键。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证伪比证真更容易,所以我们可以先剔除一些明显的错误答案,比如“A功能用户本身都是高付费群体”,这一下就能把“A功能对付费转化有用”直接干掉。
但这样,逻辑上还是站不住,因为:
本身消费高,但是用了A功能以后消费更高了
本身消费高,但是比不用A的人更高
消费低的人,用了A也有提高
消费低的人,不用A只会更低
……
即使看到数据:A群体消费天然比不用的高,还是有至少这4种可能性要排除。所以得列清楚假设逻辑树,逐一排查可能性。这也是我们说的:验证观点,需要同时找正反两面的例子。
注意,即使这样,还是有反驳观点。因为我们都是基于过去数据分析,很有可能一个反驳观点是:“A功能只能吸引到这一小簇用户,不能做大”或者“A用户只是尝新,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效果了”这两个观点,都涉及未来数据情况,因此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有结论。
如果我们等不了那么久,还可以做测试,比如测试:“做不大”这个点,可以主动向其他群体推广A功能,观察A功能增量以及留存效果,如果增量少,或者有增量但是留存差,那就可以推论:确实做不大。想要做深入分析,测试与长期观察是不可少的,好结论需要时间沉淀。
四、深入级别:4级
某天,你又收到一个需求:“分析下A功能对用户有啥影响?”看起来问题表达更简单了,可要解这个问题却更复杂了。因为从0级到3级,我们只讨论了“付费”这一个影响,实际上还有可能有更多影响,比如活跃、留存、转介绍等等。每个方向都得经历这么漫长的拆分、分析,才能得出综合结果。
到这里,我们的分析已经非常有深度了。有趣的是,我们的问题,反而非常简单。实际上,如果一个问题:
有清晰的衡量指标
有明确的判断指标好坏的标准
有明显的指标间影响逻辑
基于封闭的业务场景,容易测试
那这个问题就是很容易解决的。
可现实中的问题,常常是:
口语化表达的
包含了多个方面的
没有清晰判断标准的
杂糅了很多影响因素
没有时间、场地给我们慢悠悠测试
这时候就能从头开始,一点点梳理。把本篇文章的顺序倒出来,就是从0开始梳理业务问题的场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分析都需要这样从头到尾过一遍。
有可能提问人自己完全没概念,此时可以先给到1级深度数据,让他建立认知,再给2级深度的数据,引导他关注差异。
有可能提问人嘴上说得含糊,但心里有明确的目标,这时候可以进行深入沟通,清晰需求。
有可能提问的人不需要严密的论证,有部分证据即打算直接下结论,这时论证其最疑惑的点即可
这时候唯一不要干的,就是不沟通,自己拍脑袋随便仍几个数,或者到网上找所谓“模型”生搬硬套。这样闭门造车,返工、加班、被diss都是经常的事。
如果在某个业务场景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次验证,论证了业务问题的关键指标+判断标准+因果关系,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套用,这就是我们说的:业务分析模型。不过在沉淀出来之前,还是得多做论证的,特别是因果关系论证,做的不够细致,分分钟被打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选择颜文字
|∀゚
(´゚Д゚`)
(;´Д`)
(`・ω・)
(=゚ω゚)=
| ω・´)
゚(つд`゚)
|д゚ )
(σ゚∀゚)σ
(σ゚д゚)σ
(ノ゚∀゚)ノ
ヾ(´ε`ヾ)
(。◕∀◕。)
( ^ω^)
(o゚ω゚o)
( ゚ω゚)
( ´ρ`)
( ´_っ`)
( `ー´)
( `_っ´)
(`・ω・´)
(´・ω・`)
(`・ω)
( ´・ω)
(・ω・)
(*´ω`*)
ヾ(´ω゚`)
( ̄︶ ̄)
( ̄︿ ̄)
( ̄ .  ̄)
( ̄3 ̄)
( ̄∇ ̄)
( TдT)
・゚( ノд`゚)
( ` ・´)
((( ゚д゚)))
( ☉д⊙)
( ;゚д゚)
Σ( ゚д゚)
( ゚д゚)
(|||゚д゚)
(╬゚д゚)
゚ ∀゚)ノ
゚∀゚)σ
σ`∀´)
(`ヮ´ )
(`ε´ )
( `д´)
(*゚∀゚*)
(〃∀〃)
(ゝ∀・)
(・∀・)
(*´д`)
( ´_ゝ`)
( ゚ 3゚)
(*゚ー゚)
(*゚∇゚)
(*´∀`)
( ゚∀゚)
(|||゚Д゚)
(゚Д゚≡゚Д゚)
(つд⊂)
|∀` )
|д` )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