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盒子,把钱放进去有一半的概率变成双倍,也有一半的概率钱会消失,你会放钱进去 ...
用户分享
2021-9-7 10:13
1629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这个题目的核心逻辑: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1)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放钱进去?我是前天收到这个问题的推送,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拿这个题目问过身边不少的朋友,令我非常惊讶的是,大约超过 70% 的朋友不愿意放钱进去 ...
这个题目的核心逻辑: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1)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放钱进去?我是前天收到这个问题的推送,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拿这个题目问过身边不少的朋友,令我非常惊讶的是,大约超过 70% 的朋友不愿意放钱进去,纵使我百般鼓动“放进去可是有双倍收入啊”下,也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朋友维持原选择:不放钱进去。愿意放钱进去的同学:没事,就算运气差钱消失,那咱点儿背也不怨社会,就当交学费,损失的钱还能挣回来。不愿意放钱进去的同学:不行,万一运气差钱没了,那我可就被崩溃了,这都是私房钱啊。2)因为核心逻辑是: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对等就题设来看,似乎两种情况(翻倍和归零)是一模一样的,100块本金丢进去,要么翻倍,再多100块;要么归零,100块交学费。事实上,无论投入的本金是多少,收益部分都等于本金,损失部分也等于本金。所以,从数字上看,收益和损失对等。数字上的”有50%的概率收益翻倍,也有50%的概率本金归零“,看似相等的数字其实背后是完全不对等的收益与风险。本金翻倍,是1-2的问题,本金归零,是0-1的问题:赢了,就是从开丰田变成开劳斯莱斯;输了,就是从开丰田到走路;赢了,就是从吃米饭变成吃海鲜;输了,就是从吃米饭到饿肚子;赢了,就是从小洋房到大别墅;输了,就是从小洋房到沦落街头。所以,数字上的收益与风险相等,其实两者完全不对等,收益远远小于风险。不仅如此,这个问题思考的终点是风险承受能力,而非收益量级。我们回归到上面磊叔朋友们的决策模式,凡是愿意玩这个游戏的,其潜台词是“损失的风险我能接受”;凡是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其潜台词是“损失的风险我无法接受”。并且,所谓的”概率“,也就是俗话说的”不保证“”不承诺“,会让这个游戏更加的无法预测。如果参加这个游戏的出发点是“收益可以翻倍”,我们叫做“赌博“,而非”投资“。真正抓住这个核心逻辑来思考的人,绝不会考察”被决策对象有多么多么好“,而是考察”被决策对象可能存在什么什么风险“。3)事实上,这个问题有非常强的社会实战价值我们把这个问题抽丝剥茧找到最核心的风险承担逻辑,就会发现它在很多场景都有应用,我简单列举几个:例如买车。很多人买车,都说要买大品牌,或者销量高的车,背后的逻辑是”大品牌,或销量高的车,意味着后续的用车、保养和维修,以及二手交易的风险都比较低“,而非”大品牌或销量高的车有多么多么好“。如果比”哪个车更好“,其实就是以”收益为先导“来思考,这是错误的,后续用车养车上可能会有非常多的麻烦。例如买房。开发商的宣传永远是”我哪里哪里好“。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去买房,永远买不到心仪的房子,因为总有开发商更好。同时,如果以”收益为先导“的思路去买房,极容易落入开发商的各种营销陷阱,例如有车位但车位不够、有商业街但没啥商户、近地铁但没接驳楼巴。以理财产品为例,100%的银行理财产品,绝不会以”七日年化或万份收益“作为营销点,也不会以”投资门槛“或”赎回方式“作为营销点,虽然他们都是典型的”利益先导“。反而在用户购买前要做”风险测评“,包括临柜或者线上。在”风险测评“的那些问题中,你会明显的感觉到每一道题都在测试你的风险承担能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很多朋友找我咨询职场的事,无一例外的都是看到新东家有多么多好,老东家有多么多么不好,这也是典型的”利益先导“型思维方式,而非”风险承受“型。我给出的分析和建议是:- 几乎所有的新东家,都非常好,因为你有美好的期待和设想。
- 几乎所有的老东家,都非常差,因为你无法接受现在的环境。
- 永远不要因为新东家”涨薪“去跳槽。不然只会花掉简历,5年之后会非常麻烦。
- 永远不要因为老东家”不好“去跳槽。新东家大概率也会有这些”不好“。
- 如果跳到初创公司,薪酬double。切记不要高兴,这是你应得的。Double 的薪资是在为初创公司未来3年的经营风险提前买单。因为 90% 的初创公司在未来 3 年活不到 B 轮。
- 总的来说,职场跳槽失败的风险,绝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所以跳槽需谨慎。
4)最后,磊叔说学会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消除风险,转移风险,是商业社会的本质逻辑,也会成为你受益终身的绝技。关于风险的知识,请学习PMP。 |
0